鋼鐵人馬斯克:從特拉斯到太空探索, 大夢想家如何創造驚奇的未來
點閱:11821譯自:Elon Musk:Tesla, SpaceX, and the quest for a fantastic future
其他題名:從特拉斯到太空探索, 大夢想家如何創造驚奇的未來 從特拉斯到太空探索大夢想家如何創造驚奇的未來
作者:艾胥黎.范思(Ashlee Vance)著;陳麗玉譯
出版年:2015
出版社:遠見天下文化出版 大和書報總經銷
出版地:臺北市 [新北市]
集叢名:財經企管:BCB598
格式:PDF,JPG
頁數:452
ISBN:9789863208150
分類:人物傳記  SDG1 終結貧窮  SDG8 合適的工作及經濟成長  SDG9 工業化、創新及基礎建設  
附註:含附錄
馬斯克會做到賈伯斯做不到的事──改變我們的未來
★Tesla執行長Elon Musk全球唯一授權專訪傳記
★TIME百大最具影響力封面人物
★20多國版本熱銷中
★亞馬遜2015年上半年編輯評選最佳商業書
小羅勃道尼要跟他見面才知道如何飾演鋼鐵人
Google創辦人佩吉願意把財富交給他,相信他會為人類打造永續未來
他的Space X火箭可與美國NASA、俄國和中國力拼
他的Tesla電動車將會翻轉全球汽車工業
排名超越Google、蘋果,名列全球最聰明企業的特斯拉電動車,如何讓技術好到其他汽車大廠都需要它?
史上第一家為國際太空站運輸物資的私人航太公司SpaceX,如何以不可思議的低成本,一再創造科學與商業的奇蹟?
十七歲就離家勇闖天涯的馬斯克,從一個在加拿大四處打工的背包客、兩度被自己一手創立的公司踢出門,蛻變成為今日全球百大影響力人物,更從矽谷IT界,跨足太空業、稱霸電動車,這位非典型連續創業家首度公開的創新祕密,將徹底改變你對未來的想像!
馬斯克跟賈伯斯一樣,都被稱為「改變世界的科技狂人」,但他的夢想顯然更大也更瘋狂。賣座電影「鋼鐵人」就是以馬斯克為原型,他是風格獨具的夢想家、創業家與工業家,也是眼光獨到、一再開創新商業模式的企業家。
他史無前例的跨領域挑起四大尖端產業的革命,從PayPal,到成立SpaceX、特斯拉、太陽城與推出Hyperloop計畫,每個事業歷程都非常棘手,他卻能讓每次突破都讓全球驚豔。
向馬斯克學狂想與實做,掌握新思潮,了解這一代創業家、企業家缺少什麼?哪一種產業、行業、能力最被低估?工作者如何面對新時代?你也可以成為主導自己未來的鋼鐵人:
‧關於進步:科技創新很重要,但不能局限於資訊科技
‧關於工作:設計電玩是有趣,但製造電池、新材料、火箭更酷
‧關於行業:投入網路能致富,但工程師才是21世紀的魔術師
‧關於創業:專注在對的方向,並對混亂處之泰然
‧關於信念:不盲目跟隨潮流,要從最根本的真理思考
‧關於團隊:找到最厲害的人,一起發明新東西
‧關於人生:可以失敗,不可以放棄
‧關於未來:每個人、每個企業都要突破你的小宇宙
獨家揭露馬斯克是怎麼成功的?
全球首部馬斯克授權專訪傳記,由《彭博商業週刊》資深科技記者范思歷時近三年完成,專訪馬斯克與他的家人、朋友、旗下事業裡的主管與鮮少曝光的技術核心人物,以及他的對手和曾與他為敵、最後卻又忍不住投資他新事業的人,受訪人數多達300人,最深入的第一手訪談與觀察,獨家揭露這位新矽谷傳奇人物如何勝過賈伯斯與蓋茲!
強力推薦
和大集團董事長 沈國榮
交通大學機械工程系教授 吳宗信
AppWorks 之初創投創始合夥人 林之晨
貿聯控股董事長 梁華哲
國家太空中心主任 張桂祥
台灣大學管理學院院長 郭瑞祥
「文茜的世界周報」主持人 陳文茜
中鋼董事長 鄒若齊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艾胥黎‧范思 Ashlee Vance
馬斯克首部授權專訪傳記,第一位深入Tesla、SpaceX等尖端科技公司採訪的記者,歷時近三年才完成。
資深科技記者,曾任職於《經濟學人》、為《紐約時報》報導矽谷和科技產業新聞多年,現任職於《彭博商業週刊》,為該雜誌撰寫了數十篇封面及特別報導,內容涵蓋網絡至DNA序列和太空探索。
審訂者簡介
吳宗信
現任國立交通大學機械工程系教授、美國機械工程師學會會士(ASME Fellow)、美國航太學會副會士(AIAA Associate Fellow)、交大「前瞻火箭研究中心」 (ARRC)創辦人。ARRC成立於2012年,致力於台灣太空科技的發展,目標發展由台灣自主研發、製造的運載火箭,並達成運送衛星上軌道的能力。現借調於經緯航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擔任研發長一職。
邱昱仁
清華大學動力機械工程學系博士,現任臺北城市科技大學機械工程系副教授。
譯者簡介
陳麗玉
輔大英文學系學士和台大新聞碩士,擁有二十餘年的科技、財經、論壇、藝文、旅遊和語言等中英文媒體的相關編輯、翻譯和寫作經歷。譯作包括:《創業計畫實戰指南》、《i狂人賈伯斯》、《30秒搞懂天文學》等二十餘本書。
雖然自詡為凡事都略懂的雜家,但在面對一個橫跨多項領域的天才時,還是不免有難以效法「文藝復興人」的遺憾。幸好,翻譯天才的故事,譯者不必是天才,而是需要借重各領域的專家並虛心求教。感謝所有被我騷擾的優秀專家,彌補我在文字和知識上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