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海峽是一堵牆 陸生是一扇窗
★在大陸,他是建築師、寫手,也是咖啡館店主。社會歷練幾年後,他選擇跨海來台,重回校園,在這裡觀察社會、體驗生活,開創「第二春」。
★作為建築師,曾參與扎哈‧哈迪德代表作廣州歌劇院的設計;作為寫手,出版《青春是一場春夢》,以及為專欄供稿;作為咖啡館經營者,致力於創建品牌連鎖店。多重角色,多種標籤,賦予其非主流色彩。
★流著工科生的血液,揣著文科生的情懷,握著犀利的筆刀,一手畫圖,一手寫字,描繪近70篇他眼中的台灣,充滿愛意,卻又夾雜批判,不時可見辛辣的譬喻。
★建築系出身的他,免不了從城市與建築的角度來看台灣,但是他的視角並不僅止於此,教育、核四、眷村、陸配、棒球熱,還有兩岸與日韓等國家的微妙關係……,視點廣泛豐富。
★台灣人透過這本書,可以看見自己所不知道的另一面;大陸人透過這本書,可以看見超越校園、超越政治、更多面向的台灣。
全文以一個在台陸生的視角,用文字詮釋作者在臺灣的零距離觀察與體驗,與讀者分享一個深度的臺灣。本書涉及到文化範疇的諸多層面,如歷史、習俗、民生、外交、社會、城市、建築等領域,而不拘泥於吃喝玩樂的旅遊,呈現一個多角度、立體式的臺灣。
章節
- 推薦序:一
- 推薦序:二
- 推薦序:三
- 推薦序:四
- 他序:讓熱血溶入熱血
- 自序:我是陸生 我在臺中
- 1‧冬季到臺北來看雨
- 2‧粗獷與詩意
- 3‧我還年輕
- 4‧臺中臺中臺中
- 5‧〈太平洋的風〉掀起的颱風
- 6‧時隔九年
- 7‧民國 您好
- 8‧細節制勝
- 9‧可借鑒的精神文明
- 10‧再偉大的作品也承載不起眾生的靈魂
- 11‧你們都是我兒子
- 12‧城市的深度和建築的高度與密度
- 13‧國重民輕的國民教育
- 14‧大陸需要一個客觀的臺灣
- 15‧一笑而過
- 16‧做一個磊落打飛機的人
- 17‧粗說細節
- 18‧做一個不被嘲笑的富二代
- 19‧美與色
- 20‧誘人的三點
- 21‧大陸是我正房 臺灣是我炮友
- 22‧我只想代表我自己
- 23‧做一個傻逼
- 24‧黃金周被銅臭味褻瀆
- 25‧小題大做的背後
- 26‧我所懷念的大陸
- 27‧臺中歌劇院是臺灣虛榮的佐證
- 28‧高富帥與白富美的合體之行
- 29‧寧小勿大
- 30‧打爛一副好牌
- 31‧家產不是衡量一個人的標準
- 32‧從安全錘到安全門
- 33‧支持國貨的力度配不上抵制日貨的響度
- 34‧政治可以不嚴肅,但是不能過於娛樂化
- 35‧舉手之勞
- 36‧不思進取需要一種資本
- 37‧臺灣的多元文化
- 38‧陸生不差錢
- 39‧一個不真實的大陸
- 40‧臺灣先生
- 41‧小吃與廟宇是臺灣的名片
- 42‧臺灣最美的風景不是人
- 43‧越軌的誠品書店
- 44‧一個大學是一個社會的縮影
- 45‧兩種土地制度,兩種困惑
- 46‧養寵物狗 不妨多養個小朋友
- 47‧亞細亞的好孩子
- 48‧謝謝
- 49‧背道而馳的建築
- 50‧站著說話不腰疼
- 51‧移民的理由
- 52‧日本何以成為臺灣的心上人
- 53‧反核運動與素食主義
- 54‧一生異鄉人,葉落難歸根
- 55‧當我談論吃時,我在想些甚麼
- 56‧敵人的敵人是朋友
- 57‧每一個陸配的一生都是一部精彩的電影
- 58‧我身邊的臺灣人
- 59‧兩岸媒體牽發的公共事件
- 60‧走出臺灣 走進大陸
- 61‧命運應該掌握在自己手中
- 62‧上島吧!上床吧!
- 63‧環島是一種集體夢想
- 64‧當印度作為臺灣與大陸的第三者
- 65‧二二八是末日更是未來
- 66‧棒球不止是一項運動
- 67‧反核不必歸零
- 68‧日韓兩重天
- 69‧真實的人間
- 後記—亞細亞的美麗島
同書類書籍
下一階段SR書籍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