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灣及海岸地區地震災況模擬之研究. (2/2)

點閱:1

作者:謝明志等著

出版年:2009

出版社:交通部運輸研究所

出版地:臺北市

格式:PDF,JPG

頁數:302

ISBN:9789860182149

分類:工程學  SDG3 健康與福祉  

附註:主辦單位: 交通部運輸研究所港灣技術研究中心 研究期間: 自97年01月至97年12月 運輸研究所出版品編號: 98-36-7393 計畫編號: MOTC-IOT-97-H1DA002

書籍難度(SR):1000

適讀年齡:高於十二年級

SR值是什麼?
馬上看!不用等預約。
借閱說明

內容簡介

臺灣港埠大多座落於沖積土層或海埔新生地,該類土層質地鬆軟,在強烈地震侵襲下,不僅結構設施會因強波震盪而受損,鬆軟土層也可能發生液化現象,導致設置其上的結構物喪失支撐而受損,或側向液化土壓增大而傾移。

臺灣雖未曾遭遇如日本阪神地震神戶港一般港域全面性的損壞,但局部性的災害也嘗發生過,相關議題值得探討。而過去港灣地震災害之處置,主要係於災情發生後,才進行事後調查、災害原因診斷與災後復建,因而極易延誤處理作業,影響港口正常營運;更由於缺少災害發生時之監測資料,對災害原因之研判較為困難,因此可能造成災後不當之復建方式。

近年來由於井下地震儀與通訊技術之發展,可針對地震災害潛能較高之港灣地區,建立地震及液化之即時監測系統,於地震災害發生前,藉著中小型地震之監測資料,經由地震之頻譜分析與液化潛能評估,可增加對港區震波反應特性之瞭解,並且以數值分析進行地震災況模擬,可瞭解港灣設施可能之震害狀況。

因此,本計畫依上述災況及可能需求,分別進行(1)港灣地區地震即時監測及地震模擬之研究。(2)探討西南沿海重要港區在強烈地震作用下,可能之災況模擬。(3)探討碼頭在強烈地震作用下,可能之破壞機制,及其可能之災況模擬。(4)建構棧橋式碼頭現地動態監測系統。(5)港區地震及地層下陷監測資料庫建置等研究工作。這些成果可作為災前預防、災時應變及災後重建計畫之參考。

  • 封面
  • 著者
  • 預行編目資料與版權頁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目錄
  • 圖目錄
  • 表目錄
  • 第一章 前言
  • 參考文獻
  • 附錄一 期末報告審查意見處理情形
  • 附錄二 期末簡報資料
同書類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