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覺之門

點閱:216

譯自:The door of perception & heaven and hell

作者:阿道斯.赫胥黎(Aldous Huxley)作;吳妍儀翻譯

出版年:2024

出版社:地平線文化/漫遊者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出版 大雁出版基地發行

出版地:台北市 新北市

格式:EPUB 流式

字數:95241

ISBN:9786269878741

EISBN:9786269878765 EPUB

分類:成長勵志  

附註:含附錄

● 本書因出版社限制不提供朗讀功能

● 本書因出版社限制不提供繁簡轉換功能

馬上看!不用等預約。
借閱說明

與《當下的力量》、《禪與摩托車維修的藝術》並列靈性50大經典
 
《美麗新世界》作者探索心智邊界
走進合一意識的啟靈旅程
 
★英國偉大作家阿道斯・赫胥黎親身體驗神祕經驗的第一手報告
★西方世界的「迷幻聖經」,深刻影響「垮掉的一代」
★雜揉文學、藝術、宗教、哲學的感官探索
★探索人類意識與感知本質的重要文本
★搖滾樂隊《門》合唱團的團名出處
 
【專文導讀推薦】
Onaya死藤水薩滿|林麗純
藝術家、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美術系兼任教師|陳瀅如
 
「知覺之門若得到淨化,人眼前顯現的萬事萬物將如其所是,無窮無盡。」——威廉・布雷克(William Blake)
 
《知覺之門》是英國作家阿道斯・赫胥黎紀錄麥斯卡林帶來的神祕體驗及思考,從「純粹的美學」到「聖禮般的影像」,同時反思了這些體驗的哲學和靈性意義
赫胥黎自青年時期就飽受嚴重視力問題的困擾,16歲時一次眼部感染讓他差點失明。這種經歷讓他對感知和意識的本質產生了濃厚興趣。後來他對印度吠檀多哲學和佛教產生濃厚興趣,這些思想深刻影響了他對意識和現實本質的理解。東方哲學中的非二元思想、對神秘體驗的開放態度,以及對自我本質的深入探討,都在赫胥黎的作品中得到了體現。他常常借用東方哲學的概念來描述和解釋他的麥斯卡林體驗,這使得《知覺之門》不僅是一次藥物實驗的記錄,更是東西方思想交融的獨特產物。
在書中,赫胥黎詳細描述了在藥物作用下他的感官知覺、思維模式和意識狀態的變化。他將這種體驗與宗教神秘主義和藝術創作聯繫起來,認為這種藥物可以「打開知覺之門」,讓人體驗到平常被大腦「過濾」掉的更廣闊的現實。
這本書不僅是一次個人體驗的記錄,更是對人類意識本質、感知機制和精神世界的深入探討。它引發了關於藥物使用、宗教體驗和意識拓展的廣泛討論,對後來的反主流文化運動、藝術創作和藥物研究都產生了深遠影響。
在現在這個科技快速發展、人工智能崛起的時代,赫胥黎對人類意識本質的探討顯得尤為重要。這本書提醒我們思考什麼是真實的人類體驗,如何拓展我們的感知界限,以及在數位時代如何保持與自然和精神世界的聯繫。此外,隨著心理健康問題日益受到重視,以及迷幻藥物在醫療領域的應用研究逐漸增多,赫胥黎的洞見為我們提供了一個獨特的歷史視角。無論是對意識研究感興趣的學者,還是尋求拓展思維邊界的普通讀者,《知覺之門》都能提供深刻的啓發,幫助我們重新思考人類意識的潛力和局限。
 
「一次真正的性靈探索⋯⋯非比尋常。」——《紐約時報》

作者
阿道斯・赫胥黎(Aldous Leonard Huxley,1894-1963)

  著名作家。出身自英國薩里郡的赫胥黎家族,祖父是著名生物學家湯瑪斯・赫胥黎。畢業於牛津大學。他於一九三七年移居洛杉磯,直至去世。
  他創作了多部小說,包括《島》(Island)、《天才與女神》(The Genius and the Goddess),當中流傳最廣也最具影響力的,便是一九三二年的《美麗新世界》。赫胥黎不僅描繪了一個完全可能在生物學、科技上完全實現的完美未來,更藉此表達他對人類社會走向的擔憂。他的洞見與思考遠超過當代人所能想像。
 
譯者
吳妍儀

  中正大學哲研所碩士畢業,現為專職譯者,近年的譯作有《再思考》、《哲學大爆炸》、《冷思考》、《男人的四個原型》、《死亡禁地》、《復活》等書。

  • 【推薦序】造訪心靈的對蹠點/陳瀅如
  • 知覺之門
  • 天堂與地獄
  • 附錄
  • 【推薦&現代啟靈藥經驗】啟靈藥復興與人類意識探索的永劫回歸/林麗純
  • 關於本書 形塑人類心靈的藥物
同書類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