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建築之跨領域商機與市場發展策略
點閱:34並列題名:Business opportunities and marketing strategies in cross-industrial technologies of green buildings
作者:陳嘉茹, 侯鈞元等作
出版年:2011
出版社:工業技術研究院產業經濟與趨勢研究中心
出版地:新竹縣竹東鎮
集叢名:經濟部技術處產業技術知識服務計畫:ITRIEK-100-S212
格式:PDF,JPG
頁數:192
ISBN:9789862640845
分類:產業情報  SDG9 工業化、創新及基礎建設  
附註:委託機關:經濟部技術處 執行單位: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產業經濟與趨勢研究中心
書籍難度(SR):865
適讀年齡:高於十二年級
永續發展議題近年來蔚為潮流,在節能減碳的壓力下,各國無不祭出良方以為因應。建築部門之二氧化碳排放量佔總排放量約3成,綠建築的推行乃成為政府節能減碳的重要措施。
本研究主要探討綠建築未來潛力目標市場及該市場所需之技術項目,並提出切入市場之策略。藉由本研究,除探詢綠建築衍生之市場商機外,亦針對綠建築產業基本背景進行深入剖析,包括各國定義與評估指標、複雜之建築產業鏈等。
本研究首先找出全球綠建築產業發展趨勢,以確保提出之技術項目可符合未來市場需求,得以永續發展,趨勢包括:1.建築減碳概念由「低碳」發展至「零碳」,減碳範圍擴大至建築全生命週期;2.鋼筋水泥建築逐漸減少,環保建材取而代之;3.既有建築節能改造漸受重視;4.建築跨領域應用漸增;5.建築設計開始數位化;6.建築工業化;7.被動式節能設計漸增。在這些趨勢下,對綠建築產業造成的影響包括:1.建材朝向在地建材、有機建材;2.施工方式朝向預鑄工法之方式量產及出口建築構件,由現場製造轉為現場安裝;3.節能服務或設備等適合既有建築改善用之附加技術或服務較具市場需求;4.被動式設計之趨勢下衍生未來外牆保溫需求;5.導入BIM成為營建產業必備之技能;6.產業間跨領域整合是綠建築下一波的發展重點;7.趨勢衍生之綠建築技術包括有機建材、預鑄工法、建築二氧化碳碳中和相關技術、廢棄物再處理技術、城市廢棄物回收仲介業等。
另根據建築產業特性及利害關係人分析,歸納綠建築產業發展重要議題包括:1.在地性強,輸出不易,尤以建材產業為最;2.發展綠建築須需靠政策力量驅動才有機會;3.各別產業輸出之機會及方式不一,僅建築設計、營建工程、高階裝飾建材等較具備國際輸出機會;4.改變傳統生產模式風險高,導致產業相對保守。
依全球綠建築產業發展趨勢及建築產業特性,經評估,臺灣現階段可以中國大陸為目標市場,其未來3至5年所需之技術項目為供熱分戶計量、新型牆體建材、隔熱塗料、有機建材、Low-E玻璃、能源監管、智慧節能控制、生活節水器具。其中以隔熱塗料及有機建材最具市場發展潛力。
各潛力技術之臺灣廠商發展建議如下:隔熱塗料可朝配方多色化技術發展;供熱分戶計量可以發展關鍵零組件方式切入;新型牆體建材可發展發泡劑技術;Low-E玻璃著重於線上鍍膜技術研發;能源監管部分國內技術成熟,因此重點在於業務推廣與市場切入;節能控制以節能電梯為新興發展標的;生活節水器則發展機會有限。
本研究彙整之重要結論如下:1.臺灣綠建築產業國際競爭力相對較低;2.中國大陸為最具潛力之市場,需持續追蹤政策推動情形;3.中國大陸市場以隔熱塗料及有機建材最具發展潛力;4.「節能投入者與受益者不同」是綠建築推動的主要障礙;5.綠建築為在地化之產業,任何技術之運用均需因地制宜;6.預鑄工法為綠建築下一波的發展重點;7.BIM之導入將成為綠建築發展下工程業者必備之能力。
未來臺灣切入中國大陸市場必要條件與因應策略包括:1.需先建立具體實績;2.掌握中國大陸市場關鍵情資與人脈;3.以兩岸合資企業模式切入;4.善用「臺灣品牌」及「華人文化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