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觀無量壽佛經白話解釋
點閱:33作者:黃智海註解
出版年:2024
出版社:華夏出版有限公司出版
出版地:新北市
集叢名:圓明書房 049
格式:PDF,JPG
頁數:210
ISBN:9786267393062
分類:佛教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也稱為《觀無量壽經》、《十六觀經》,總共有一卷,佛經題目,由劉宋禪師畺良耶舍翻譯。為淨土三經中之一經。《開元釋教錄》載劉宋曇摩蜜多的另一譯本已佚。
本經只有一部漢文版本,以及從漢文翻譯出來的版本,沒有發現梵文原文經本。因此現代學者,認為它不是源自印度。至於來源是絲綢之路上的綠洲王國還是中國則無確定論。水野弘元認為本經雖不是從印度來,但是與佛教的基本精神一樣。(維基百科)
本經只有一部漢文版本,以及從漢文翻譯出來的版本,沒有發現梵文原文經本。因此現代學者,認為它不是源自印度。至於來源是絲綢之路上的綠洲王國還是中國則無確定論。水野弘元認為本經雖不是從印度來,但是與佛教的基本精神一樣。(維基百科)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畺良耶舍,(383年—442年),意譯作時稱,西域人,南北朝劉宋時代譯經家。畺良耶舍博通阿毘曇、律部,精通禪觀。劉宋文帝元嘉元年(424年)從西域赴建業,居鍾山的道林精舍,譯出《觀無量壽佛經》、《觀藥王、藥上二菩薩經》。元嘉十九年西遊岷蜀弘法。後於江陵圓寂。
黃智海(1875年-1961年),本名慶瀾,字涵之,法名智海,為前清貢生,曾任湖北德安、宜昌知府。曾留學日本,歸國後創辦上海南華書局、上海三育中小學、上海法政學校。曾任上海火藥局局長、上海高級審判廳廳長、浙江溫州甌海道道尹,一度兼任兼任甌海海關總督、寧波會稽道道尹、上海特別市公益局局長。1929年與印光大師等在上海成立弘化社。黃智海曾獲得大總統特獎、八次各級嘉禾獎章。
黃智海居士在中年皈依佛教,為淨土宗印光大師的弟子,並用淺顯通俗的白話文,講述佛學經典。晚年又將淨土五經寫成白話解釋。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黃任中國人民救濟總會上海分會副主席、上海佛教淨業社社長、上海市人民代表會議特邀代表、上海市政協委員。
畺良耶舍,(383年—442年),意譯作時稱,西域人,南北朝劉宋時代譯經家。畺良耶舍博通阿毘曇、律部,精通禪觀。劉宋文帝元嘉元年(424年)從西域赴建業,居鍾山的道林精舍,譯出《觀無量壽佛經》、《觀藥王、藥上二菩薩經》。元嘉十九年西遊岷蜀弘法。後於江陵圓寂。
黃智海(1875年-1961年),本名慶瀾,字涵之,法名智海,為前清貢生,曾任湖北德安、宜昌知府。曾留學日本,歸國後創辦上海南華書局、上海三育中小學、上海法政學校。曾任上海火藥局局長、上海高級審判廳廳長、浙江溫州甌海道道尹,一度兼任兼任甌海海關總督、寧波會稽道道尹、上海特別市公益局局長。1929年與印光大師等在上海成立弘化社。黃智海曾獲得大總統特獎、八次各級嘉禾獎章。
黃智海居士在中年皈依佛教,為淨土宗印光大師的弟子,並用淺顯通俗的白話文,講述佛學經典。晚年又將淨土五經寫成白話解釋。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黃任中國人民救濟總會上海分會副主席、上海佛教淨業社社長、上海市人民代表會議特邀代表、上海市政協委員。
同書類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