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曲演進史. 六, 明清傳奇編. 上

點閱:9

其他題名:明清傳奇編

作者:曾永義作

出版年:2023

出版社:弘雅三民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地:臺北市

集叢名:國學大叢書

格式:EPUB 流式

字數:288298

ISBN:9789571477015

EISBN:9786263705555 EPUB

分類:戲劇電影  

系列書: 戲曲演進史,本系列共8本
馬上看!不用等預約。
借閱說明
 本書共柒章,從探討戲文和傳奇之分野及其質變歷程開始,論述明代傳奇名家名作至湯顯祖為止。南曲戲文經「北曲化、文士化、崑山水磨調化」而蛻變為明清傳奇。其間經歷明人改本南戲、明人新南戲(舊傳奇)、明清傳奇(明人稱新傳奇)等三個歷程,涉及劇本南北曲、曲文唱辭和語言腔調的演進變化,形成「內外在結構」最為精緻的體製規律。

  第壹章先釐清學界諸說,繼而從關目、腳色、套式三要素探討南戲蛻變為傳奇之歷程。第貳章延伸至明清傳奇之分期及其特徵,以「三化說」的先後時間序列為基準,考述明初戲文為「新南戲」,明嘉隆間魏良輔改良水磨調、梁辰魚始製《浣紗記》而「傳奇」成立,繼盛於明末清康熙間,至乾隆花雅爭衡而漸衰。第參、肆、伍章為名家名作述評,從明清傳奇開山之作梁辰魚《浣紗記》為發端,述及隆萬起以一劇成名、或以傳奇自況或嘲弄之作家作品。第陸、柒章論述湯顯祖及其作品,共計劇作家十三人、劇作二十四部。論題涵蓋作家之生平、著作、交遊、思想,劇作之創作背景、題材運用、關目布置、文學特色、藝術造詣、旨趣思想。明清傳奇作家多如繁星,作品浩如煙海,本書但舉名家名作討論述評,俾能以綱舉目張之架構,概見明代傳奇之演進脈絡。
作者簡介

曾永義(1941-2022)

  臺南人。國家文學博士,曾任世新大學講座教授,臺灣大學中文系名譽教授,二○一四年當選第三十屆中央研究院院士。

  學術和教學以戲曲為主體,俗文學、韻文學和民俗藝術為羽翼。海外訪學經歷豐富,曾以訪問學人或客座教授身份赴哈佛大學燕京學社、密西根大學、史丹佛大學、萊頓大學、魯爾大學、香港大學。並為北京大學、中山大學、武漢大學、廈門大學、中國戲曲學院等大陸十數所學校之客座教授。

  曾獲學術榮譽:國家文藝獎、四度國科會傑出研究獎、兩度國科會優良研究獎、中山文藝獎、國科會特約研究計畫主持人、國科會傑出特約研究員獎、傑出人才發展基金會傑出人才講座、教育部第五十二屆學術獎、教育部第十三屆國家講座主持人。兩度執行科技部「人文行遠專書寫作計畫」。

  著有學術著作《明雜劇概論》、《臺灣歌仔戲的發展與變遷》、《論說戲曲》、《戲曲源流新論》、《從腔調說到崑劇》、《俗文學概論》、《戲曲腔調新探》、《地方戲曲概論》、《戲曲學》、《戲曲劇種演進史考述》等近四十種。

  散文集有《蓮花步步生》、《飛揚跋扈酒杯中》、《人間愉快》、《清風明月春陽》、《椰林大道五十年》、《中流自在:曾永義散文選》、《一位陽春教授的生活:曾永義舊詩日記稿1992-2021》和《酒党党魁經眼錄》等十餘種。

  戲曲劇本創作總計二十二種,包含崑劇九種,京劇八種,歌劇三種,歌子戲與豫劇各一種,二○一六年集結十八種出版劇本彙編《蓬瀛五弄》、《蓬瀛續弄》二書。

  教學、研究之餘,長年從事民族藝術之維護發揚與研究工作,四十餘度率團赴歐美亞非列國做文化交流。二○一六年獲頒「二等景星勳章」,二○二○年獲頒第三十一屆傳藝金曲獎戲曲表演類特別獎,可以印證其一生殊勝的學術成就。
  • 版權宣告
  • 封 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