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螺大橋:我的父親李應鏜
點閱:111其他題名:我的父親李應鏜
作者:李雅容著
出版年:2020
出版社:INK印刻文學生活雜誌出版 成陽出版總代理
出版地:新北市 [桃園市]
集叢名:People:17
格式:EPUB 流式
字數:155688
ISBN:9789863873266
分類:人物傳記  SDG8 合適的工作及經濟成長  SDG9 工業化、創新及基礎建設  
附註:含附錄
書籍難度(SR):627
適讀年齡:十年級
● 本書因出版社限制不提供朗讀功能
見證經濟奇蹟之前的社會力與公民意識
今日的生活奠基在無數前人的共同奮鬥之上
這是西螺大橋推手李應鏜的故事,也是成長於一九三○年代,在後來的歷史中,長期被消音的臺灣地方士紳的故事!
一九五三年一月二十八日,當時人口只有三萬七千人的雲林西螺鎮,湧進了八萬名遊客,都是為了見證西螺大橋的開通!
彼時這座橫跨濁水溪嶄新綠色大橋神氣極了!當時她是遠東最長(1939.03公尺),也是世界第二長的公路大橋,僅次於美國舊金山的金門大橋,從續建到完工,都是臺灣交通史上值得喝采的記錄,也是臺灣、美國、日本和菲律賓四國合作的宏偉工程。
還有更重要的意義,藉由為興建西螺大橋而辛勤奔走的李應鏜之口說出,他說:「這是臺灣南北暢通,經濟效益的第一炮!」
從日治的殖民政府到戰後的國民政府,不管是誰統治臺灣,永遠不該忘記的是踏實活在這塊土地上的子弟,總有人努力打拚,精進充厚自己,再貢獻所學於世,只為了讓家鄉變得更好一點。
李應鏜出生於雲林西螺的書香世家,京都同志社大學經濟系留學歸國後,致力於參與地方事務,光復後曾任台南縣參議員、西螺鎮長,在白色恐怖時代為營救年輕人挺身作保,亦曾遭誣陷逮捕,所幸因蔣緯國的搭救才全身而退。一生風骨,為興建西螺大橋鞠躬盡瘁,為了還原父親生命全貌,作者李雅容動員整個家族的力量回溯記憶,親自踏訪他走過的路、讀過的書、寫過的請願信和公文函,將成千上萬張的照片、證件、信札、藏書和剪報,梳理成十七萬字翔實傳記,完整記錄李應鏜的一生,也為戰前戰後的臺灣政治、社會史,補上鮮活的影像。
本書特色
一九三○年代的臺灣曾有富裕昌盛的一面,不是戀舊或炫富,更不願被刻意忽視,《西螺大橋》誠實且生動地還原了那個時代的風貌。
見證一九三○到五○年代,臺灣地方士紳的政治社會參與歷程。
文史學界書評
李應鏜先生的生命歷經兩個政權的傾軋,一方面反抗,一方面又為了尋求同胞更大的生存空間,而必須不斷與當權者協商。書中李應鏜先生營救白色恐怖中被牽連友人的段落,不僅展現了他生命的韌性,也帶領我們觀看在那個時代,臺灣人如何在威權統治下奮力生存。--鄭麗君(文化部長)
這是長期被消音的臺灣地方士紳們的故事。--許雪姬(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所長)
一方面娓娓地道來家庭、親情,卻又出入時代、社會,讓人得以立體地理解李應鏜這個台灣西螺地方的新時代名望家,甚至二十世紀前半葉台灣歷史一個非常鮮明的剖面。--吳密察(國立故宮博物院院長)
雖然是以「西螺大橋」為書名,實際上是寫一個臺灣人從日治時代生長、求學、就業的生活經驗,以及戰後歷經二二八、參與政治、建設地方的生動故事。--陳儀深(國史館館長)
擦亮西螺大橋的勳章!--鄭邦鎮(國立臺灣文學館前館長)
這是一本為人子女用真誠孝心寫出來、見證時代的大河鉅著。--魚夫(作家)
章節
- 封面
- (推薦序)西螺大橋、濁水溪與臺灣精神/鄭麗君
- (推薦序)記憶那些被消音的臺灣士紳/許雪姬
- (推薦序)一九三○年代的新青年/吳密察
- (推薦序)豐厚臺灣社會的精采人生/陳儀深
- (推薦序)擦亮西螺大橋的勳章/鄭邦鎮
- (推薦序)用孝心寫的一本大河鉅著/魚夫
- 自序
- 西螺大橋通車了
- 身世
- 西螺公學校——退學一
- 長老教中學——退學二
- 同志社中學部
- 大學預科
- 大學畢業——唯一的卒業證書
- 學生時代的社會運動
- 書香文化
- 校徽癡
- 母親娘家
- 「偷看」、相親、訂婚
- 文明結婚——西式婚禮
- 京都風
- 舉家遷回臺灣
- 西螺故居
- 擔任保正
- 生育
- 三姊
- 進入臺南州米穀組合
- 與超級有錢人合夥
- 成立龍泉產業株式會社
- 加入農會
- 皇民化運動
- 防空壕的日子
- 日本投降
- 三種「國語」的小學教育
- 當選臺南縣參議員
- 西螺第一輛私家轎車
- 退出臺西客運
- 士紳遭醜化
- 政府收購大戶餘糧
- 草創時期的西螺初中
- 虎尾機場事件營救記
- 四萬換一元
- 就任西螺鎮長
- 協助興築雷厝堤防
- 裝甲兵駐紮西螺
- 成立西螺鎮音樂團
- 成立西螺鎮保健協會
- 在延平路上栽植楊柳
- 犯人保犯人
- 卸任
- 土地改革
- 陳情續建西螺大橋
- 西螺大橋續建經過
- 碑文不留名
- 大橋落成二三事
- 養病中的副業
- 二姊扛下重擔
- 多元宗教家庭
- 與世長辭
- 兒女的懷念
- 與蔣緯國的友誼
- 忘記歌唱的金絲雀
- 附錄 李應鏜年表
- 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