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畫大師齊白石的一生

點閱:25

其他題名:國畫大師齊白石的1生

作者:張次溪原著;蔡登山主編

出版年:2019

出版社:新銳文創出版 秀威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發行

出版地:台北市

集叢名:血歷史:160

格式:EPUB 流式,PDF,JPG

頁數:320

字數:117942

ISBN:9789578924710

分類:人物傳記  繪畫書法  

書籍難度(SR):615

適讀年齡:十年級

SR值是什麼?
馬上看!不用等預約。
借閱說明

內容介紹
齊白石(一八六四-一九五七)
由木匠而雕花匠,又改業畫匠,後靠賣畫和刻印為生。
跳脫傳統文人水墨,成為享譽全國之國畫大師。
齊白石用其平凡卻又不凡的人生,揮灑筆墨,盡情作畫;與張大千在繪畫上各領風騷,並稱「南張北齊」。
 
●齊白石親自口述+張次溪貼身採訪、記錄,完整記述齊白石的一生。
 
作畫妙在似與不似之間,太似為媚俗,不似為欺世。──齊白石
 
齊白石,出生困苦農家,一生與勤勉相始終;持家和律己,處處不忘「勤儉」兩字。
 
其一生屬「大器晚成」型,二十七歲開始學畫,六十歲後筆法爐火純青,畫風獨樹一格;八十歲後達到登峰。其書畫不局限於傳統的山水與花鳥,而是反璞歸真,回到個人的生活與真實。
 
張次溪,史學名家,與齊白石為忘年之交,兩人在一九二○年相識,當時張次溪十二歲,齊白石五十八歲。兩人往來了四十個年頭,亦師亦友,一直保持著深厚情誼。一九六三年,由齊白石自述、張次溪記錄,以第一人稱視角的《白石老人自傳》出版,全書僅記敘到一九四八年。
 
一心想為齊白石作傳的張次溪,為補前傳缺憾,改用第三人稱的觀點,以《白石老人自傳》為基底,補記一九四九年後的齊白石生平,寫成《齊白石的一生》。無奈一九六六年,文革開始,張次溪在東莞會館的住所遭查抄,一萬七千多件書冊資料被封存,當時尚未出版的《齊白石的一生》手稿也一同遭劫。
 
經過多年波折,《齊白石的一生》終於一九八九年出版,這不僅是目前所知記述齊白石生平最完整的傳記,也讓讀者對享譽國際的國畫大師能有更全面的認識。
 
本書特色
 
齊白石親自口述+張次溪貼身採訪、記錄,完整記述齊白石的一生。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張次溪(1909~1968)
 
名涵銳、仲銳,字次溪,號江裁,別署燕歸來主人,原籍廣東東莞,據說張家先祖乃明末殉節的東莞人張家玉。
 
張次溪以「北京史」專家著稱。他從小隨父母生活在北京,得益於家學,少年即負大志。1923年他考入世界語專門學校,後入孔教大學,獲文學士學位。26歲便躋身顧頡剛主持的史學研究會,獨當一面負責編寫《北平志》。汪精衛國民政府時期,張次溪編纂了《汪精衛先生行實錄》,以「東莞張氏拜袁堂」的名義出版。後來他任行政督察專員、淮海省教育廳長等職。1957年,48歲,因高血壓病倒。患腦溢血後,半身不遂,在家養病。「文革」正式爆發時,他所收藏的大量圖書和資料,都被紅衛兵從家中抄走。1968年9月9日,張次溪病逝,年僅60。
 
張次溪一生著作二百餘種,最為人熟知者如《燕都風土叢書》、《人民首都的天橋》、《清代燕都梨園史料》等等。
 
編者簡介
 
蔡登山
 
文史作家,曾製作及編劇《作家身影》紀錄片,完成魯迅、周作人、郁達夫、徐志摩、朱自清、老舍、冰心、沈從文、巴金、曹禺、蕭乾、張愛玲諸人之傳記影像,開探索作家心靈風氣之先。
 
著有:《人間四月天》、《傳奇未完──張愛玲》、《色戒愛玲》、《魯迅愛過的人》、《何處尋你──胡適的戀人及友人》、《梅蘭芳與孟小冬》、《民國的身影》、《讀人閱史──從晚清到民國》、《叛國者與「親日」文人》、《楊翠喜‧聲色晚清》、《多少樓臺煙雨中:近代史料拾遺》、《多少往事堪重數:百年歷史餘溫(1890-1990)》等十數本著作。

  • 導讀 張次溪一心為齊白石作傳/蔡登山
  • 出生在貧農家庭
  • 勤勞正直的家風
  • 多病的幼年
  • 祖父教他識字
  • 楓林亭上學
  • 學畫的開始
  • 砍柴牧牛不忘讀書寫字
  • 悲喜交集的一年
  • 學做木匠的波折
  • 雕花自出新意
  • 奠定了學畫的基礎
  • 廿七年華始有師
  • 畫在鍋裡煮了
  • 龍山結社
  • 初學刻印的動機
  • 誹譽百年誰曉得
  • 借山而居
  • 初作遠遊
  • 載得清名而歸
  • 王門三匠在南昌
  • 陽朔之行
  • 粵遊歸後
  • 綠天過客
  • 重遊粵東
  • 姓名人識鬢成絲
  • 連遭傷心事
  • 避亂北遊
  • 定居北京
  • 畫到如今不值錢
  • 海國都知老畫家
  • 空泣思親血
  • 講壇生涯
  • 張園留像
  • 東望炊煙疑戰雲
  • 門雖設而常關
  • 是不為非不能也
  • 刻詩拓印
  • 三百石印齋
  • 畫到慈烏汗滿顏
  • 指著死鬼罵活人
  • 蜀遊
  • 瞞天過海法
  • 乍經離亂豈無愁
  • 心病復作停止見客
  • 悼亡後家務的處理
  • 一場虛驚
  • 陶然亭覓壙
  • 不醜長安作餓饕
  • 又遭逢一場失意的事
  • 勝利幻夢
  • 何處清平著老夫
  • 光明來到眼前
  • 晚年的幸福生活
  • 幻住幻願
  • 崇高的榮譽
  • 身後的哀榮
  • 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