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尋文思匯流之所:<<萬象>>憶舊

點閱:6

其他題名:<<萬象>>憶舊 萬象憶舊

作者:<<萬象>>雜誌編輯部原著;蔡登山主編

出版年:2019

出版社:秀威資訊科技

出版地:[臺北市]

集叢名:血歷史:162

格式:EPUB 流式,PDF,JPG

頁數:336

字數:157484

ISBN:9789578924734

分類:散文  

附註:含附錄

書籍難度(SR):760

適讀年齡:高於十二年級

SR值是什麼?
馬上看!不用等預約。
借閱說明

內容介紹
《萬象》雜誌孕育出張愛玲、傅雷、鄭逸梅、柯靈等許多文化名人,期間常有佳作刊載,如〈心經〉、〈琉璃瓦〉及「文壇最美的收穫」之〈金鎖記〉。
本書特從數以千計的內容中精選出四十篇雋永的文章,篇篇敘事流暢且見解高超,另精心蒐集《中國現代文學期刊目錄彙編》四十三期雜誌總目錄附於後,完整重現上海文壇在孤島時期最璀璨的鋒芒。
 
在上海的孤島時期,有人說,我們要在瓦礫裡建設純粹的文化事業,要在艱困的出版環境提倡文化復興。於是,一群從事於筆墨生涯的人們,有幾個耐不住寂寞、看不慣社會風氣,不免要出來拋頭露面,說幾句話,寫幾篇文字,成就一本包羅萬象的雜誌。
 
《萬象》從一九四一年七月創刊至一九四五年六月停刊,前後共四十三期,另有號外一期。從創刊號起就表明該雜誌內容要應有盡有,「包羅萬象」,因此命名為《萬象》。內容大致可分為:科普類、時事類、問題討論類、史料鉤沉類和文學類。但其中文學作品占每期的三分之二,而長篇小說更是重頭戲。這些作家群,除了有通俗類的作家如平襟亞、鄭逸梅、程小青、張恨水等外,還有新文藝作家如魏如晦(阿英)、錢金昔、司徒琴(柯靈)等,還有一批年輕文人,包括張憬、沈東海、余愛淥等為代表的「小姐作家」。
 
《萬象》出版到中期由柯靈接編,最顯著的改變是作家群的變更,原先的通俗作家換成一批新文學作家,包括康了齋(蘆焚)、鴻蒙(王統照)、迅雨(傅雷)等,還有來自國統區的沈從文、姚克等,來自解放區的丁玲、田苗,另外也培植有潛力的年輕人如張愛玲、沈寂、曉歌(徐光燊)等人,裡頭不乏現今耳熟能詳的作家。
 
文史專家蔡登山透過唐沅等編輯的《中國現代文學期刊目錄彙編》查得四十三期雜誌總目錄,將其附於書後,可供讀者查閱每期收錄的作者與相關文章,省去翻檢之勞。《萬象》出版理念旨在衝破文藝政策的封鎖,致力於轉變知識份子的言路,廣開民眾的言說管道;積極出世的編輯理念,再加上堅強的作家隊伍,締造了《萬象》言之有物的高品質,進而引發上海淪陷時期爭相傳閱的文化現象。如此珍貴的文學集錦,值得典藏。
 
本書特色
 
★《萬象》出版理念旨在衝破民初文藝政策的封鎖,致力於轉變知識份子的言路,廣開民眾的言說管道。
★《萬象》雜誌孕育出張愛玲、傅雷、鄭逸梅、柯靈等許多文化名人,曾刊載「文壇最美的收穫」之〈金鎖記〉。
★文史專家蔡登山精心蒐集《中國現代文學期刊目錄彙編》四十三期雜誌總目錄附於後,完整重現上海文壇在孤島時期最璀璨的鋒芒。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萬象》雜誌編輯部(1941-1945)
 
《萬象》雜誌收錄文章內容廣泛,題材風格多樣,先後由陳蝶衣、柯靈主編。陳蝶衣(1907-2007),原名陳元棟,號逋客,江蘇常州武進人,中國著名出版家、作家、填詞家。1933年獨立出版《明星日報》,發起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眾參與的選美活動——「電影皇后選舉大會」。1941年,創辦《萬象》雜誌,並出任首任主編。2007年10月14日在香港逝世,終年99歲。柯靈(1909-2000),原名高季琳,是中國電影理論家、劇作家、評論家。原籍浙江紹興斗門鎮,生於廣州。長期從事報刊編輯、電影、戲劇工作。1937年後相繼主編《文匯報》、《大美報》、《正言報》副刊,此期間至解放前夕,寫作了電影劇本,改編了大量舞臺劇。建國後擔任上海法政學院新聞專修科教授,《文匯報》總編輯兼副社長,《萬象》、《週報》主編,文化部上海電影劇本創作所所長,上海電影藝術研究所所長,上海電影局顧問等職。
 
編者簡介
 
蔡登山
 
文史作家,曾製作及編劇《作家身影》紀錄片,完成魯迅、周作人、郁達夫、徐志摩、朱自清、老舍、冰心、沈從文、巴金、曹禺、蕭乾、張愛玲諸人之傳記影像,開探索作家心靈風氣之先。著有:《人間四月天》、《傳奇未完──張愛玲》、《色戒愛玲》、《魯迅愛過的人》、《何處尋你──胡適的戀人及友人》、《梅蘭芳與孟小冬》、《民國的身影》、《讀人閱史──從晚清到民國》、《叛國者與「親日」文人》、《楊翠喜‧聲色晚清》、《多少樓臺煙雨中:近代史料拾遺》、《多少往事堪重數:百年歷史餘溫(1890-1990)》等十數本著作。

  • 導讀:關於《萬象》憶舊/蔡登山
  • 九年來的回憶/嚴華
  • 我的所以出走/周璇
  • 作家剪影/蔣化鯤
  • 新錄鬼簿——現代文壇逸話/陳時和
  • 附錄:記曾孟樸先生/郁達夫
  • 文人的故事/猗園
  • 三十年前之期刊/秋翁
  • 民初上海憶語/朱鳳蔚
  • 星社溯往/天命
  • 哀顧明道/徐碧波
  • 漫談大觀園/吳伯蕭
  • 清宮的畫家——郎世寧/槎農
  • 壁塵小語/陳靈犀
  • 關於糞翁/叔紅
  • 幽居小簡/丁玲
  • 憶丁玲/田苗
  • 女彈詞家的佳話/張健帆
  • 生命的旅途/孫景璐
  • 銀聯曲敘記/趙景深
  • 岫雲和尚/秋翁
  • 小說叢話/鄭逸梅
  • 木偶戲/應小鬘
  • 地方色彩與作家/楊復冬
  • 圍爐餘話/鄭逸梅
  • 神.鬼.人——戲場偶拾/莊濡
  • 衛道者的小說觀/葉德均
  • 文化幽靈座談會/浮生
  • 華寨村的來信/蘆焚
  • 愛儷園——海上的迷宮/凡鳥
  • 槎溪說林/說齊
  • 京角兒們在上海/海生
  • 話劇應該商業化/樂山
  • 未付郵——致曹禺書/成己
  • 我不能忘懷的一件事/白玉薇
  • 閒話作家書法/賈兆明
  • 記張一麐老人之喪/承周
  • 我愛講的故事(十二則)/胡悲
  • 尺牘的集藏/鄭逸梅
  • 劇壇懷舊錄/周劍雲
  • 劇壇往來/徐光燊、李健吾
  • 我的創作經驗/端木蕻良
  • 馬相伯與震旦復旦/宛序
  • 附錄:《萬象》雜誌四十三期總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