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我們從哪裡來?我們該往哪裡去?
在悲憤中苦苦思索,中國何以會走到這一步?
歷經種種苦難,知識份子對文學的拳拳之心,對真理的追求腳步並未停歇。
作者姜弘於上世紀五十年代即從事文學編輯、文學批評和文學教學工作,親歷了中國大陸1949年以來所有思想批判運動的劫難,後持續從事現代文學的研究和教學。
本書延續其前作《回歸五四——苦難的歷程》寫作脈絡,論及胡風問題、五四運動、新文化運動、反右運動和對於魯迅、胡風、茅盾、何其芳等著名作家的文學評論,展現當時知識份子的精神風貌和命運。姜弘治學嚴謹,落筆慎重,對於當時中國的文學與時事評論,以重新檢視的角度進行了深切的回顧與反思。
本書由作者摯友李文熹先生辛苦統籌,致力將作者生前未及出版的所有篇章新編成冊,以毋忘和追思其人風範。
本書特色
★本書延續姜弘前作《回歸五四——苦難的歷程》寫作脈絡,論及胡風問題、五四運動、新文化運動和反右運動。
★作者對魯迅、胡風、茅盾、何其芳等著名作家之文學評論,治學嚴謹,落筆慎重,展現了當時知識份子的精神風貌和命運。
★本書特別收錄胡風之女──曉風所撰後記。
章節
- 推薦序/吳洪森
- 三十年回首話胡風––兼論百年啟蒙的悲劇根源
- 認識另一個胡風––讀《胡風家書》
- 從「魯迅主義」到「胡風思想」––為首次胡風文藝思想學術討論會作並紀念「五四」七十週年
- 五訪胡風
- 梅志,一個傑出的中國女性
- 關於「回歸五四」問題致舒蕪––附:舒蕪的覆信
- 文學革命 100 週年
- 現實主義,在今天和昨天––試論馮雪峰的文藝思想
- 從周揚說到王元化––回顧三十年前的「新啟蒙」
- 關於「胡風清算姚雪垠」的舊案
- 從「何其芳現象」、「趙樹理現象」說到魯迅的文學主張––再論藝術規律問題致羅飛
- 藝術與哲學的歧途––關於「告別現實主義」問題答羅飛兄
- 1957 年,「這是為什麼」?
- 1957 年,李蕤和我
- 一個青年文學編輯的遭遇
- 現實主義還是教條主義––評一九五八年對何直、周勃的批判
- 天鵝之歌––關於徐遲之死
- 哭雷雯兼談他的詩
- 《雷雯詩文集》序
- 葉丁,最早的隕落者
- 陳少平和他的水彩畫
- 蹤跡問江城,慧業屬詩名––我所知道的華煜卿和他的詩
- 龔嘯嵐
- 書骨畫韻蘊詩魂––談魯慕迅的中國畫
- 真誠與虛妄的變奏––初讀《迷冬》致胡發雲
- 文學是什麼?––讀胡發雲的小說想到五四文學革命
- 天國舊夢假亦真––從李晴的《天國演義》說起
- 綜貫百家洞流索源––重讀錢基博先生的《現代中國文學史》
- 阿 Q 還沒有死––和李建剛同志談《牌》和《打倒賈威》
- 走進魯迅的世界––讀林賢治的《人間魯迅》
- 走自己的路––評蘇群近年來的長篇創作
- 一個並未過時的陳舊話題––關於近年來的「通俗文學潮流」及其理論
- 重讀《夜讀偶記》––對茅盾文學思想和創作的再評價
- 悲劇是怎樣造成的?––關於電影《傷逝》的對話
- 創作,最根本的是什麼?––重提「何其芳現象」致羅飛
- 從幾位女作家的創作經驗說起––再談「創作源泉」問題致羅飛
- 關於藝術創作的奧秘––再談「形象思維」致羅飛
- 說長道短話中篇
- 且說「常有理」
- 青春是美麗的––讀近期《芳草》上反映青年生活的小說
- 語文津梁––葉聖陶《語文教學二十韻》解說
- 再論「文學無門」
- 致辛子陵先生信
- 致鐵流先生信
- 真相.細節.菩提心––李文熹《拈花一笑野茫茫》序
- 從一個人看一個時代––葉航先生《蘇邨圃傳略》讀後
- 我也有過這樣的青春––《仰天長嘯:一個被單監十年的紅衛兵獄中籲天錄》序
- 中國有,外國也有––看話劇《公正輿論》有感
- 從「魯迅大撤退」說起
- 後記 痛悼姜弘先生/曉風
同書類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