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朝疆界與民族:以十四世紀中葉至十五世紀末為中心

點閱:1

其他題名:以十四世紀中葉至十五世紀末為中心 以14世紀中葉至15世紀末為中心

作者:刁書仁著

出版年:2018

出版社:秀威資訊科技

出版地:臺北市

集叢名:史地傳記類:PC0710 讀歷史:72

格式:EPUB 流式,PDF,JPG

頁數:338

字數:225530

ISBN:9789863265085

分類:文化風俗人類  

書籍難度(SR):883

適讀年齡:高於十二年級

SR值是什麼?
馬上看!不用等預約。
借閱說明

內容簡介
 
以鴨綠江與圖們江為界的當代中朝疆界,始於何時?
箕氏、衛氏朝鮮的疆界又在何處?
 
元末至明正統年間,大明王朝與高麗、李朝激烈競逐,高麗、李朝極力北拓疆土,大明步步退縮,變遷的國界,在這一百五十年內遂告定型!
 
本書以十四世紀中葉至十五世紀末,這一百五十年間中朝疆界的變遷作為研究對象,將中朝疆界的變遷與居住在中朝疆界地區的民族結合起來進行研究,從而闡明鴨綠江、圖們江為當代中朝邊界形成的歷史過程。
 
本書認為,這一百五十年間是中朝疆界發生重大變化時期,高麗、李朝乘元末國勢衰頹,政局混亂,以及元明交替,元朝勢力敗退,明朝勢力尚未到達中朝國境地帶之機,迅速向北拓展疆土。中朝東段邊界,由元中期以前的遼金舊疆,即兩國以龍興江(今朝鮮龍興江)以北的定州、長平至都連浦(今朝鮮連浦里一帶)一線為界,逐步地將其東北界向圖們江方向推進;中朝西段邊界,由鴨綠江下游入海口的保州(今朝鮮新義州)以西以鴨綠江為界,逐步地向鴨綠江中上游擴展。這期間中朝邊界是明朝一方步步退縮,高麗、李朝一方大力向北拓展,到宣德、正統年間,推進到鴨綠江至圖們江一線,從而基本形成了當代的中朝邊界。
 
本書特色
 
正本清源,由元中葉爬梳至明成化時期,澄清歷史原貌!

作者簡介
 
刁書仁
 
1954年10月生,吉林懷德人。東北師範大學畢業,獲歷史學本科、碩士學位,於吉林大學獲歷史學博士學位。現任東北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明清史、東北區域史、中朝關係史研究。代表性著作有《東北旗地研究》、《近三百年東北土地開發史》、《明清中朝日關係史研究》、《明清東北亞史論》等,發表論文近百篇。

  • 序言
  • 結語
  •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