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變下的經道合一:清初遺民<<易>>學中的「內聖外王」

點閱:1

其他題名:清初遺民<<易>>學中的「內聖外王」 清初遺民易學中的內聖外王

作者:張曉芬著

出版年:2018

出版社:秀威資訊科技

出版地:臺北市

集叢名:文學視界:96 語言文學類:PC0792

格式:EPUB 流式,PDF,JPG

頁數:382

字數:226591

ISBN:9789863266174

分類:哲學  

附註:含附錄

書籍難度(SR):884

適讀年齡:高於十二年級

SR值是什麼?
馬上看!不用等預約。
借閱說明

內容簡介
 
明清之際,天崩地解,中國儒家思想發展至此,已產生諸多經世濟民理論,
尤以清初遺民在其《易》學論著中,抒發頗多經世與處世之道。
 
明清之際至清末民初,是一個風雨飄搖的時代。多少救亡圖強、經世濟民學說產生。不論是否受到西方文化衝擊的影響,中國儒家思想發展至明末清初時,已產生諸多經世濟民、實學致用等理論。尤其清初遺民在其著作中,以註釋《易經》為多,以釋《易》作為抒發經世、處世,乃至身心安頓之作。
 
本書針對當時較為重要人物,如:孫奇逢、刁包、黃宗羲、方以智、張爾岐、錢澄之、顧炎武、王夫之八位學者,其《易》學中經世致用、內聖外王之道,作一披露與闡述。
 
本書特色
 
本書針對清初遺民,在學術界上較為重要人物,如:孫奇逢、刁包、黃宗羲、方以智、張爾岐、錢澄之、顧炎武、王夫之八位學者,其《易》學中經世濟民的理念、內聖外王之道,作一分析整理、闡述詮釋。

作者簡介
 
張曉芬
 
1971年出生於台北市。
 
學、經歷:
台大中文系畢、中正大學中文所碩士畢、輔大中文所博士畢。
曾任教景文高中、現任國立陸軍專校通識教育中心國文助理教授。
長年致力於明清學術思想研究,並涉及明清《易》學義理思想、儒家思想與佛學研究等。
 
著作:
《天理與人欲之爭──清儒揚州學派「情理論」探微》、《牟庭《詩切》研究》與《大專國文選》。並發表多篇論文,如:〈欲成大事,不能昧於歷史大勢──試論蘇輿《翼教叢編》文論中所反映的經世思想〉、〈焦循以《易》解經初探〉、〈尋求德性與理性的道德實踐──試論朱熹「易學」中的修養工夫於當今易學思想的啟發〉、〈進德存諸心,修業見諸事──試論陳夢雷「易學」中的道德修養〉等刊載於本地或大陸的期刊學報中。

  • 邵序/邵崇齡
  • 趙序/趙中偉
  • 莊序/莊雅州
  • 自序
  • 第捌章 結論
  • 參考文獻
  • 附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