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幸福齋隨筆:民初報人何海鳴的時政評論

點閱:1

其他題名:民初報人何海鳴的時政評論

作者:何海鳴原著;蔡登山主編

出版年:2017

出版社:新銳文創出版 秀威資訊科技發行

出版地:臺北市

集叢名:血歷史:98

格式:EPUB 流式,PDF,JPG

頁數:190

字數:70471

ISBN:9789869525183

分類:人物傳記  

書籍難度(SR):780

適讀年齡:高於十二年級

SR值是什麼?
馬上看!不用等預約。
借閱說明

內容簡介
何海鳴,曾任《大江報》副總編輯,文學「鴛鴦蝴蝶派」重要人物!
 
《求幸福齋隨筆》出版於一九一六年,是民初奇人何海鳴的作品,他亦官亦民,允文允武。創辦過《愛國晚報》、《民權報》等報紙,並擔任《大江報》、《庸報》主筆,也曾參與辛亥革命和討伐袁世凱的戰役。本書集結近百則小短文,內容包含:針砭時政、國際局勢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戰戰情、戲曲評論、中西名人祕聞。抒發作者對時局與往事的所思所感,構成別開生面的時政與社會批評之珍貴史料。本次絕版重出更重新點校、分段、增加小標題,便於讀者閱讀。
 
「夫婦制度誠屬不良,在中國不自由之結婚其結果也,非男子壓制女子,則女子壓制男子,憑其智力互為主奴,魚水和諧殆同虛語。……」──〈夫婦制度誠屬不良〉
 
「將來大戰之後,國界問題究能打破否?此尚不能預言。然有可以斷定者,將來必有國際法廷能操絕巨之勢力以裁判國際上之衝突,不許有殘暴之行為,且此法廷乃較海牙平和會高出數倍,可斷言也。……」──〈國際法庭將來會產生〉
 
本書特色
 
●【絕版史料╳經典重現】重新點校、分段、增加小標題,便於讀者閱讀。
 
○《大江報》副總編輯、《庸報》社論主筆、《愛國晚報》、《民權報》創辦人──何海鳴,針砭時政、分析國際局勢,構成別開生面的時政與社會批評之珍貴史料。

作者簡介
 
何海鳴/原著
 
生於一八九一年,卒於一九四五年,原名時俊,字一雁,筆名衡陽一雁、求幸福齋主。文學「鴛鴦蝴蝶派」(哀情小說)重要人物。積極創辦報紙,曾任《大江報》副總編輯、《庸報》社論主筆兼文藝部長,並先後辦《愛國晚報》、《民權報》、《僑務》雜誌,著有《海鳴叢書》、《孤軍》、《黃浦血淚》、《琴嫣小傳》、《娼門紅淚錄》、《此中人》、《求幸福齋隨筆》等書。曾是黃興同學,支持辛亥革命,後參與國民黨二次革命討伐袁世凱,失敗後流亡海外。袁世凱倒臺後返回中國,靠寫小說鬻文為生,然卻諸事不順,窮困潦倒。九一八事變後,受日方經濟利誘而加入日方所控制的報紙,替日方從事文章宣傳,並出任汪精衛政府憲政實施委員會委員,太平洋戰爭爆發後因預算不足而遭日方遺棄。貧病交加下,於抗戰結束前夕病死於南京。
 
蔡登山/主編
 
文史作家,曾製作及編劇《作家身影》紀錄片,完成魯迅、周作人、郁達夫、徐志摩、朱自清、老舍、冰心、沈從文、巴金、曹禺、蕭乾、張愛玲諸人之傳記影像,開探索作家心靈風氣之先。著有:《人間四月天》、《傳奇未完──張愛玲》、《色戒愛玲》、《魯迅愛過的人》、《何處尋你──胡適的戀人及友人》、《梅蘭芳與孟小冬》、《民國的身影》、《讀人閱史──從晚清到民國》、《叛國者與「親日」文人》與《楊翠喜‧聲色晚清》等十數本著作。

  • 編輯說明
  • 導讀 「棄武從文」卻附逆的何海鳴 / 蔡登山
  • 序言 / 何海鳴
  • 獨愛項羽
  • 關羽天人也
  • 何必勸項羽學勾踐乎?
  • 劉邦之奸巧
  • 拿破崙為失敗英雄
  • 拿破崙一生愛國
  • 拿破崙之精神
  • 不以成敗論
  • 人生必多尋事作
  • 曹操殺呂伯奢
  • 能容小人方成君子
  • 血性男子
  • 蘇軾作〈戰國任俠論〉
  • 談艷情小說
  • 人生不能作拿破崙,便當作賈寶玉
  • 心之所安
  • 何必作痛哭流涕之賈誼
  • 和平亡國
  • 君子與小人
  • 性惡性善
  • 緣何亡國罪西施?
  • 成敗不可測也
  • 李涵秋《廣陵潮》是奇書
  • 才子佳人
  • 林述慶克復金陵
  • 林琴南著書報答林述慶
  • 小說家如何描寫女人方是妙筆
  • 紅娘傳書是憨者
  • 美人汗香乎?
  • 拿破崙亦擅為文
  • 孔子假公以泄其私忿
  • 致友人信函
  • 王金發不矯作
  • 張丹釜善罵人
  • 英雄不失赤子之心
  • 願為言情小說家
  • 情海茫茫,望之興嘆
  • 情之所鍾,更甚於空氣
  • 武伶抗日經過
  • 所謂真樂也
  • 六祖《壇經》短偈
  • 傲睨自高
  • 有愛念斯有樂趣
  • 素人政治家
  • 優秀軍人當受贍給
  • 唱劇之樂
  • 拿破崙堅毅過人
  • 中國舊劇為詞不雅訓
  • 《李陵碑》哀婉激揚
  • 舊劇唱詞甚佳
  • 花蕊夫人之名句
  • 西施沉江?
  • 詩人心中懷抱
  • 金聖歎批杜牧詩
  • 讀書善化煉者始得真金
  • 讀名家書信言之有物
  • 金聖嘆善讀書、善批書
  • 湯顯祖辭文意遠
  • 湯顯祖批評今人之文集
  • 鄭板橋與金聖歎均是快人
  • 《鏡花緣》有男子纏足
  • 女革命家所言差矣
  • 男女教育要平等
  • 晚近英雌目空一切
  • 男子可憐
  • 夫婦貴相知心
  • 夫婦制度誠屬不良
  • 談愛情之種種
  • 崑曲與京劇
  • 劇作者要諳音律
  • 俗伶無法改良戲劇
  • 上海婦女新裝扮
  • 送報人措詞駭人
  • 上海近有女子新劇
  • 野知事害民
  • 乞丐之衣服
  • 對袁世凱之評價
  • 談婚姻制度
  • 元太祖成霸業,但鮮人道之
  • 元朝敗亡之因
  • 元朝有種族歧見
  • 明朝叔姪爭大位
  • 南北貧富有殊
  • 以佛事救國寧非奇事
  • 軍事教育要整頓
  • 兵不厭詐
  • 日本武士道精神
  • 日本軍國主義
  • 總統非神授也
  • 歐戰亦起因於軍國主義
  • 歐洲的社會主義
  • 國際法庭將來會產生
  • 有和平而不能坐享
  • 袁世凱之專制必敗
  • 不可不言武事
  • 歐戰中不願見法國敗
  • 佩服德人之雄風
  • 英國與德國之戰
  • 國際公法之不可恃
  • 土耳其與德國聯手
  • 比利時宜支配現勢
  • 比利時應脫去中立
  • 比利時面臨抉擇
  • 土耳其亦面臨生存之抉擇
  • 義大利背盟而守中立
  • 英人驅印度人於戰場
  • 歐戰中最遭不測者莫如波蘭
  • 戰爭是無聊之事
  • 武備軍事不可廢
  • 教訓實即是侵略
  • 中國當加強軍備
  • 歐戰給國人切身之教訓
  • 中國成為歐戰之博注
  • 歐戰瑣談
  • 金聖嘆批《推背圖》
  • 《推背圖》三十四象指太平天國必敗
  • 《推背圖》三十五象指英軍火燒圓明園
  • 《推背圖》三十六象指慈禧庚子西狩
  • 《推背圖》三十七象指清亡後南北共合
  • 《推背圖》三十八象指歐戰
  • 《推背圖》三十九象指日本侵華
  • 《推背圖》四十象似指民國四年事
  • 《推背圖》四十象後實無從推測
  • 《推背圖》四十二象有「美人自西來,朝中日漸安」之句
  • 《推背圖》五十九象似指世界大同
  • 《推背圖》之跋言
  • 張邦昌屢遇奇運
  • 各省方言以蘇州語為優
  • 男女之情
  • 教育兒童宜循循善誘之
  • 陸放翁為情所困
  • 怪人龔半倫
  • 風流才子龔定庵
  • 伶人汪笑儂
  • 奇異的死法
  • 世事如棋局
  • 朱元璋的手書
  • 相思到死無他語
  • 天地之妙句,以詞為多
  • 詞與詩不同,曲又與詞不同
  • 填詞作曲須曉七聲
  • 譚鑫培改腳本易唱法
  • 陰平聲不能耍腔
  • 舊劇唱詞用中州音、吳音、鄂音
  • 譚鑫培何以在上海不受歡迎
  • 附和模仿難有進步可言
  • 西人好奇心理
  • 西人處處求真知
  • 神而通之,變而化之
  • 日本受中國文明之教化
  • 甲寅年多亂事
  • 鬼之有無
  • 慘死者始有鬼
  • 麻木不仁者永無翻生
  • 張獻忠之「七殺」
  • 人口過多必致大亂
  • 關外馬賊來自山東
  • 招馬賊不可行
  • 馬傑與華僑
  • 色隱
  • 救妓女出火坑
  • 鴇母無人權觀念
  • 娼妓保護條例
  • 娶妾之惡習
  • 也談貞節
  • 不知風雅為何物
  • 讀《小青傳》
  • 所謂志願娼
  • 上海名妓陸蘭芬
  • 名妓亦有英雌
  • 英雄不怕出身低
  • 蘇妓之盛未可限量
  • 紅袖添香伴讀書
  • 被賣為妓者之心聲
  • 妓女何處呼冤?
  • 對妓女亦當重其人權
  • 毀其肢體、炙其玉面,是亦可悲也
  • 不可唐突美人
  • 不解風雅以博美人歡心
  • 天下男女之不可憐恕者
  • 英雄亦是浮名而已
  • 馮延巳的千古詞句
  • 女子心情貴在婉轉
  • 古今兩位柳河東
  • 柳如是奇情俠骨
  • 吳三桂真乃負情之人
  • 孝莊后誘降洪承疇
  • 明亡釀於一婦人
  • 名士與美人
  • 才子佳人相互標榜
  • 吳歌真有趣
  • 包天笑寫歌詞,別開生面
  • 粵謳音柔而直
  • 吳語小說甚為精緻
  • 青樓名已不見風雅
  • 文人詞客能曲諒女子
  • 稱女子為禍水真無道理
  • 上海女子新髮髻
  • 上海女子服式與美術有關
  • 日本和尚可以娶妻
  • 籌安會之主張令人失望
  • 痛快淋漓之文章必理直氣壯
  • 文人之筆如武士之劍
  • 情書之所以動人
  • 真者自然耳
  • 善惡在一念之間
  • 好事難長,歡情易去
  • 情海苦眾生
  • 人有特性始靈
  • 所謂大丈夫
  • 數理為體,軌則為用
  • 不自由毋寧死
  • 青年為社會進步之機軸
  • 青年宜養浩然之氣
  • 仁為智勇之根本
  • 真正大學問家之腦筋
  • 大丈夫做事宜提得起放得下
  • 組織青年團體甚好
  • 孑然一身,全靠朋友
  • 徐健侯之子過繼給我
  • 凌大同之書無法付刊
  • 汪旦庵胸無城府
  • 凌大同之論社會主義
  • 凌大同之短篇小說〈雁兒劫〉
  • 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