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屆文化流動與知識傳播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點閱:2

其他題名:文化流動與知識傳播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作者:洪淑苓, 黃美娥主編

出版年:2017

出版社:秀威資訊科技

出版地:臺北市

集叢名:文學視界:81 語言文學類:PG1689

格式:PDF,JPG

頁數:594

ISBN:9789863264163

分類:文學評論  

附註:部份內容為英文

書籍難度(SR):920

適讀年齡:高於十二年級

SR值是什麼?
馬上看!不用等預約。
借閱說明

內容簡介
流動、交流都是自於一種開放的態度,
而臺灣其實從來不曾有過封閉的文化體系。
 
臺灣的「本土」本就具有高度的時空延伸之意義,
彷彿「全球」文化與知識交流的實驗室一般蘊藏豐富的多元性與異質性。
 
進入21世紀,「文化流動」與「知識傳播」成為推動全球化的兩股動力,促使各地人、事、物的交流愈加頻繁,也催生文化與知識的再創造,形成全球化與在地化、中心與邊緣互相抗衡的現象。
 
藉由流動與傳播的進路,臺灣以及世界各地的文學或文化,都無法拒絕外來資源滲入或被阻隔在世界之外,特別是位於海洋與大陸邊界的臺灣,它在航海上所具有的關鍵位置,也正是它在文學、文化上擁有的優勢,開放、流動、創新,正是臺灣文學的本質與獨特精神。
 
全書共十九篇,各篇論文依循「文化流動」或「知識傳播」兩大主軸,以臺灣文學為主體,採取相互參照的模式,擴及對亞太人文的關注,藉此展現全球化時代下的亞洲視角。
 
本書特色
 
本書共收錄十九篇論文,探討「文化流動」與「知識傳播」現象,由黃美娥、張誦聖、朱雙一、劉亮雅、衣若芬、廖冰凌、蘇碩斌、垂水千惠、張文薰、蔡祝青、柳書琴、計璧瑞、Bert Scruggs(古芃)、須文蔚、洪淑苓、林芳玫、蔡建鑫、廖勇超、呂佳蓉等十九位臺灣文學界專家領銜發聲。

主編簡介
 
洪淑苓
 
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現任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臺文所支援教授,曾任臺大藝文中心創制主任、臺大臺文所合聘教授、所長,國語日報古今文選特約主編、美國聖塔芭芭拉加州大學訪問教授。
 
黃美娥
 
輔仁大學中文博士,現職臺灣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教授兼所長,曾兼任清華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教授,亦曾主持文建會【臺灣史料集成】《清代臺灣方志彙刊》點校出版計畫。

  • 序言/洪淑苓
  • 戰後臺灣文學典範的建構與挑戰:從魯迅到于右任——兼論新/舊文學地位的消長/黃美娥
  • 郭松棻、〈月印〉、與二十世紀中葉的文學史斷裂/張誦聖
  • 有關臺灣現代主義文學的成因和評價的諸種說法辨析/朱雙一
  • 臺灣理論與知識生產:以一九九○年代臺灣後殖民與酷兒論述為分析對象/劉亮雅
  • 文筆.譯筆.畫筆——鍾梅音在南洋/衣若芬
  • 馬來西亞臺灣中文書籍與臺灣文化知識的傳播——以大眾書局為研究個案(1984-2014)/廖冰凌
  • 旅行文學之誕生:試論臺灣現代觀光社會的觀看與表達/蘇碩斌
  • 日本人作家丸谷才一如何描寫臺灣「獨立」?——試論《用假聲唱!君之代》/垂水千惠、林姿瑩 譯
  • 再見日本:黃春明小說中的臺灣歷史與武士道精神敘事/張文薰
  • 帝國殖民與文學科的建立:臺北帝國大學文政學部「東洋文學講座」初探/蔡祝青
  • 勤勞成貧:臺北城殤小說中的臺灣博覽會批判/柳書琴
  • 創傷記憶——論鍾理和日記/計璧瑞
  • Preliminary Thoughts on Feixu Taiwan (Wasteland Taiwan) and KuroiAme (Black Rain)/Bert Scruggs
  • 1940-60年代上海與香港都市傳奇小說跨區域傳播現象論——以易金的小說創作與企劃編輯為例/須文蔚、翁智琦、顏訥
  • 越華現代詩中的戰爭書寫與離散敘述——兼與臺灣詩人洛夫「西貢詩抄」的對照/洪淑苓
  • 性別化東方主義:女性沙漠羅曼史的重層東方想像/林芳玫
  • 知識傳播與小說倫理:以《零地點》為發端的討論/蔡建鑫
  • 薪傳,文創,現代化:談《陣頭》中的電音三太子奇觀/廖勇超
  • 由蠻夷到外國人——由外族稱名看中外文化交流/呂佳蓉
  • 後記/黃美娥
  • 附錄一 本書作者介紹
  • 附錄二 研討會議程
  • 附錄三 與會學者名單
  • 附錄四 會議籌備委員暨工作人員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