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自殺共和國」是如何煉成的?
——直視韓國人的自殺,思索台灣人未來的活路。
「我們」的社會,為何把我們逼上絕路?
被辱罵「抹布女」的音樂系女大生、身陷貪污醜聞的前總統、無法阻止傳染病蔓延的政務官、讀書讀到快死掉的中學生、光鮮亮麗的明星偶像、窮苦的老年人、終日爛醉的上班族、遭受霸凌的軍隊菜鳥、才藝競賽中的第二名、迷戀偶像的小維特……生前喧嘩的韓國人正無聲走上絕路,一個接著一個,一場無法阻斷的自殺進行式。
什麼都要學韓國,自殺也要學嗎?
生前習慣大聲喧嘩、奪人目光的韓國人,為什麼往往悶不吭聲安靜地尋死?
韓國文化研究者陳慶德,著手調查韓國人自殺場域,從是誰自殺(who),如何自殺(how),哪裡自殺(where),再到為何自殺(why),以實際案例說明韓國文化中的集體壓迫與高自殺率背後的成因,為台灣讀者提供最沉痛的借鏡。
本書特色
1.重量收錄:8則自殺案例 3則背景分析 1則日本自殺研究番外篇
2.以實際案例出發,窺看韓國的高壓社會,找出形成其高自殺率的線索。
章節
- 封面
- 扉頁01
- 扉頁02
- 編輯室報告 每一個死亡都有不同重量
- 序 在高自殺率的韓國社會,尋求臺灣未來之解法。
- 幕前
- 一論 韓國人的自殺或許是他殺
- 二論 他人即地獄—韓國人的「出世」教育
- 三論 導致音樂系女「王」之死的沉默罷凌
- 四論 韓國青少年自殺—我應該跟著去死的「小維特效應」
- 五論 美麗的首爾地鐵站
- 中場休息
- 六論 韓國人的「軍旅生活」(上)
- 七論 韓國人的「軍旅生活」(中)
- 八論 韓國人的「軍旅生活」(下)
- 照片01
- 照片02
- 照片03
- 照片04
- 照片05
- 照片06
- 照片07
- 照片08
- 照片09
- 照片10
- 照片11
- 照片12
- 照片13
- 照片14
- 照片15
- 照片16
- 照片17
- 幕後
- 九論 「有情社會」裡的自殺
- 十論 韓國生者與死者的「間差社會」
- 十一論 韓國自殺地圖
- 附錄
- 十二論 淺談日本的自殺論
- 版權頁
- 封底
同書類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