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傷痕文學到尋根文學:文革後十年的大陸文學流派

點閱:51

其他題名:文革後十年的大陸文學流派

作者:宋如珊著

出版年:2006

出版社:秀威資訊科技

出版地:臺北市

集叢名:語言文學類:AG0001 學術著作系列,語言文學:AG0001

格式:PDF,JPG

頁數:422

ISBN:9789573042938

分類:文學評論  

書籍難度(SR):881

適讀年齡:高於十二年級

SR值是什麼?
馬上看!不用等預約。
借閱說明

在西方的政治發展研究中,呈現在傳統與現代之間的掙扎所造成的「認同危機」,被認為是政治體系需要解決的問題之一,然而,在二次大戰結束後,許多殖民地相繼成立新興民族國家,認同危機已經不只是面對發展主義模式中的傳統/現代的掙扎問題,而是更進一步地擴展到殖民關係對國家認同構成的影響,當時代進入今日的全球化世界中,認同危機更進一步擴展到文化侵略的後殖民問題。
 
台灣處在多重殖民的歷史中,認同問題在八○年代解嚴以後成為一新興的社會思潮,過去「中國人」鐵板一塊的國家認同之板塊逐漸轉變為「台灣人」以及其他分歧的認同,本書嘗試用新國家主義研究途徑,以國家能力的轉變作為解釋國家認同變遷的切入點,希望能提供另一扇研究與解釋台灣認同問題的窗口,並提供台灣的社會、國家與企業一個重新看待台灣國家認同變遷的新情勢與其原因。
 
本書擬透過歷史研究、資料蒐集與統計分析等研究方法進行問題探討,章節架構分為下述三大部分:第一部份、介紹國家能力影響國家認同的學說與指標;第二部分、計畫從國際因素、財政經濟因素與制度調控因素作為探討台灣國家能力之指標,說明國家能力指標如何影響台灣國家認同;第三部分、為說明台灣的國家能力在國家認同變遷中扮演非常重要的影響力。
 
預期的研究成果除了在學術上將西方的理論嘗試用來解釋台灣的情勢外,還希望能提供台灣的社會、國家與企業一個重新看待台灣國家認同變遷的新情勢與其原因。

宋如珊

1965年生於台北。1991年起在中國文化大學任教,投身大陸當代文學研究;1994年起在文大中文系文藝組開設大陸文學的專業課程;1998年獲中國文化大學中文博士;現為文藝組專任副教授,研究大陸當代文學和現代小說。

  • 序《從傷痕文學到尋根文學》- 董大中
  • 前 言
  • 附錄一:文革後十年大陸文學年表
  • 附錄二:本書引用作品一覽表
  • 附錄三:參考文獻
同書類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