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科技在關鍵製造業應用與技術布局策略, 工具機篇

點閱:20

其他題名:工具機篇

作者:熊治民作

出版年:2016

出版社:工研院產業經濟與趨勢研究中心(IEK)

出版地:新竹縣

集叢名:經濟部技術處產業技術知識服務計畫:ITRIEK-105-S316

格式:PDF,JPG

頁數:222

ISBN:9789862642948

分類:產業情報  SDG9 工業化、創新及基礎建設  

附註:科技專案成果

書籍難度(SR):912

適讀年齡:高於十二年級

SR值是什麼?
馬上看!不用等預約。
借閱說明

內容簡介
 
總摘要
 
• 德國在2011年提出工業4.0概念,2013年形成正式推動策略。從歷次工業革命內涵與成果來看,隨著科技複雜性增加,將促使生產效率持續提升。
 
• 可應用在製造領域的重要智慧科技項目包括:智慧感測器,智慧機器人,物聯網,數位製造,巨量資料,雲端運算,人工智慧,擴增實境,積層製造,網宇安全。
 
• 2015年臺灣工具機產值為新台幣1,385億元,較2014年衰退8.2%;預估2016年總產值為1,198.9億元,較2015年衰退13.4% 。
 
• 性價比是台灣工具機產品目前的主要競爭優勢。但是台灣工具機產業發展已面臨諸多外部挑戰。包括:全球製造業板塊移動,新興製造國家興起,工具機市場出現變化;亞洲國家在全球市場競爭日益激烈,削弱台灣工具機產品出口競爭力;德日企業在現有領先基礎上發展智慧工具機與擴大製造服務;中國紅色供應鏈興起,中國工具機企業市場競爭力逐漸提高。
 
• 國際工具機廠商(例如DMG MORI、MAZAK、OKUMA、MIKRON等公司)結合多種智慧化技術,使其產品具備製程模擬、機台監控、熱補償、刀具管理、防碰撞、智慧化操作介面與製造管理等功能。
 
• DMG MORI與其他公司正在進行Machine tools 4.0智慧工具機研發計畫,希望以感測器、雲端運算服務及各種數位化元件為基礎,發展出高度智慧化的下世代工具機產品。
 
• 目前廣為業界使用的各種工具機,都是依據車、銑、削、鑽等傳統加工方法(減法製造)來完成工件加工程序。而隨著雷射金屬積層製造技術(加法製造)更為成熟、可靠,有越來越多的廠商推出結合減法與加法製造功能的複合工具機,成為智慧工具機的重要發展趨勢。
 
• FANUC與其他公司合作開發名為FANUC Intelligent Edge Link andDrive (FIELD) system的智慧化連結與驅動系統,能將工廠中眾多的感測器、機器人、工具機、FA設備進行資料連接與控制最佳化。
 
• 高聖精密與美國智慧維護系統中心(IMS)合作,以網宇實體系統(CPS)理論為基礎,開發鋸床鋸帶製程健康預測平台。
 
• 工研院整合立式五軸加工機、6KW雷射源、送粉機、同軸噴粉加工頭、CAD/ CAM軟體與雷射複合控制器,建置CNC五軸動態雷射金屬沉積(LMD)試製平台。
 
• 成功大學E化製造研究中心團隊,以自動虛擬量測(AVM)技術協助遠東精機研發智慧化汽車鋁圈加工生產線,可針對各種不同規格的鋁輪圈進行混型生產。
 
• 工研院整合CPS與物聯網(IoT),實現整廠產線優化:藉由設備CPS加上IoT,提升加工效率以及執行遠端服務。具體方案是結合加工物理性質模擬、即時線上量測與迴授、設備模型與參數資料庫,以求持續精進且維持加工效率。
 
• 台灣工具機產業在智慧科技應用方面的需求為:智慧化單機,智慧化生產線,複合功能生產設備,以及製造能力建構服務。而包含產品設計開發、生產製造、市場行銷與物流配送、售後服務與教育訓練在內的產品生命週期,則是智慧科技在工具機產業的另一個應用重點。
 
• 在2015~2034年間,全球新民航客機交付量預估將超過38,000架。因此工具機在新飛機與引擎製造領域將有廣大市場需求,航空產業將成為台灣智慧工具機重要應用領域。台灣航太工具機應用發展情境為:透過遠端平台,提供切削製程策略,加值國產設備製造服務;建構CPS生產系統,快速縮短試製時間及提高加工效率。
 
• 台灣在推動智慧工具機技術與方案發展時的策略思維包括:(1)透過智慧工具機技術研發與應用方案建構,在利基型工具機應用市場,建立能協助客戶創造價值、具有差異化競爭優勢的產品與服務;(2)透過智慧工具機方案應用實施與擴散,協助工具機領導廠商與中小企業,能在成本、品質、交期、售後服務領域,建立具有市場競爭力的客製化生產能量。

同書類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