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誌簡介:
科學是什麼?是地表萬物造就出的各種現象?是探究人體結構表徵系統的學問?是物質與能量的變化模式?還是藉由觀察、進而找出的特定模式或概念?
對《科學月刊》而言,科學,是對真相的渴望。在美俄冷戰、日本也因政變而動盪不安的1970年代,一群在美的臺灣留學生,日日面對、接觸著最前端的知識與新穎的技術,卻有感自身曾生活的土地所欠缺的,不只是教育,更是對科學真理的無知。遂以懷抱「科學報國」的心情創辦《科學月刊》,期望承先啟後,孕育一株名為科學的幼苗。
走在世界前端、傳播歷史各大科學事件,《科學月刊》帶領著臺灣科學脈絡已超過半個世紀。細數這些日子,科學的成果點滴著世界的發展,更豐富了《科學月刊》的靈魂。未來,《科學月刊》更期望帶給讀者的不只是科學新知,而是將科學伴其你我左右。
簡介
本期內容簡介
走進編輯室
「聽」一場科學
時間過得好快,轉眼間又來到一年中的最後一個月。回顧今(2024)年國內、外發生的事件,哪一件最讓讀者印象深刻?是年初日本能登半島地震、羽田機場跑道撞機事故;是4 月3 日花蓮的大地震;是引發食安風波的蘇丹紅、邦克列酸;是各地烽火不斷的戰爭局勢,還是從年初就引頸期盼的紫金山- ATLAS 彗星?
回首今年已刊出的文章,是否有哪一篇文章或哪一期的封面故事最讓你印象深刻、記憶猶新?無論答案是什麼,我們都希望《科學月刊》始終是你探索新知、增廣見聞的夥伴。如果讀者對上述提到的事件心懷好奇,也不妨再回頭翻翻今年度的《科學月刊》,這些事件我們都提供了相關的報導及剖析。
如同往年,今年12 月號推出的壓軸封面故事——2024 年諾貝爾獎特別報導,除了介紹各領域得主的卓越成就,也進一步追蹤、解析他們的研究對未來科學發展的影響力。而自去年(2023)開始,《科學月刊》也不僅透過雜誌跟讀者對話,更嘗試在當月週末舉辦諾貝爾獎系列講座,期望讀者自行閱讀文章之餘,還能與作者或相關領域學者互動,深入了解諾貝爾獎得主的研究歷程以及他們對科學、社會的貢獻。
今年我們將擴大舉辦,在北、中、南各安排一場講座,希望有興趣的讀者能共襄盛舉,跟著我們一同徜徉在浩瀚的科學知識中。
走進編輯室
「聽」一場科學
時間過得好快,轉眼間又來到一年中的最後一個月。回顧今(2024)年國內、外發生的事件,哪一件最讓讀者印象深刻?是年初日本能登半島地震、羽田機場跑道撞機事故;是4 月3 日花蓮的大地震;是引發食安風波的蘇丹紅、邦克列酸;是各地烽火不斷的戰爭局勢,還是從年初就引頸期盼的紫金山- ATLAS 彗星?
回首今年已刊出的文章,是否有哪一篇文章或哪一期的封面故事最讓你印象深刻、記憶猶新?無論答案是什麼,我們都希望《科學月刊》始終是你探索新知、增廣見聞的夥伴。如果讀者對上述提到的事件心懷好奇,也不妨再回頭翻翻今年度的《科學月刊》,這些事件我們都提供了相關的報導及剖析。
如同往年,今年12 月號推出的壓軸封面故事——2024 年諾貝爾獎特別報導,除了介紹各領域得主的卓越成就,也進一步追蹤、解析他們的研究對未來科學發展的影響力。而自去年(2023)開始,《科學月刊》也不僅透過雜誌跟讀者對話,更嘗試在當月週末舉辦諾貝爾獎系列講座,期望讀者自行閱讀文章之餘,還能與作者或相關領域學者互動,深入了解諾貝爾獎得主的研究歷程以及他們對科學、社會的貢獻。
今年我們將擴大舉辦,在北、中、南各安排一場講座,希望有興趣的讀者能共襄盛舉,跟著我們一同徜徉在浩瀚的科學知識中。
作者簡介
雜誌簡介
科學是什麼?是地表萬物造就出的各種現象?是探究人體結構表徵系統的學問?是物質與能量的變化模式?還是藉由觀察、進而找出的特定模式或概念?
對《科學月刊》而言,科學,是對真相的渴望。在美俄冷戰、日本也因政變而動盪不安的1970年代,一群在美的臺灣留學生,日日面對、接觸著最前端的知識與新穎的技術,卻有感自身曾生活的土地所欠缺的,不只是教育,更是對科學真理的無知。遂以懷抱「科學報國」的心情創辦《科學月刊》,期望承先啟後,孕育一株名為科學的幼苗。
走在世界前端、傳播歷史各大科學事件,帶領著臺灣科學脈絡的《科學月刊》已邁入第50年頭。細數這18000多個日子裡,科學的成果點滴著世界的發展,更豐富了《科學月刊》的靈魂。未來,《科學月刊》更期望帶給讀者的不只是科學新知,而是將科學伴其你我左右。
科學是什麼?是地表萬物造就出的各種現象?是探究人體結構表徵系統的學問?是物質與能量的變化模式?還是藉由觀察、進而找出的特定模式或概念?
對《科學月刊》而言,科學,是對真相的渴望。在美俄冷戰、日本也因政變而動盪不安的1970年代,一群在美的臺灣留學生,日日面對、接觸著最前端的知識與新穎的技術,卻有感自身曾生活的土地所欠缺的,不只是教育,更是對科學真理的無知。遂以懷抱「科學報國」的心情創辦《科學月刊》,期望承先啟後,孕育一株名為科學的幼苗。
走在世界前端、傳播歷史各大科學事件,帶領著臺灣科學脈絡的《科學月刊》已邁入第50年頭。細數這18000多個日子裡,科學的成果點滴著世界的發展,更豐富了《科學月刊》的靈魂。未來,《科學月刊》更期望帶給讀者的不只是科學新知,而是將科學伴其你我左右。